当前热议!湖北306家单位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通讯员 陈开国 陈凯

扎根起重作业26年,吊装千吨不差毫厘,从桥机操作室走上“大国工匠”领奖台,中国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机电项目部桥机班班长梅琳激动不已:“这是对我们产业工人的极大认可。”


(相关资料图)

回顾自己从一名桥机工成长为吊重专家的经历,梅琳感慨万分:“有了发展舞台,产业工人同样出彩。”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从幕后走到前台,刘佑年、孙红梅、梅琳、阎敏、周永和等产业工人先后被评为“大国工匠”。

在推进“产改”过程中,我省多措并举、广搭平台,完善技能提升和激励评价机制,健全培训引育体系,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助力产业工人迈上成才“快车道”。其中,12家省直机关成员单位形成合力,省级财政2018年以来累计拨付各类资金215.7亿元,用于职业教育、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

在培育方面,全省各级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提质行动,推行“1+X”证书制度,组织“X”证书类职业培训项目759个;实施三年技能提升行动,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400万人次。

宜化集团是全省首批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在这里,有1比1打造的5万吨合成氨实物装置,可详细学习工艺流程,还有老师为工人做生产操作培训。除了加大培训,宜化集团还对考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给予相应技能津贴。

赋能职工成长,助推企业发展。2021年,宜化集团10种主导产品产量达到近四年来的最好水平,5项指标跻身行业先进。

在搭建成长成才通道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全省持续改革技能评价制度,306家单位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45项技术人员资格可直接对应专业技术职称;落实“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突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提升“新时代技术工人”吸引力。

“既是高级技师,又是高级工程师,这在以前,一线工人想评专业技术系列的职称,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杨文华就是产改的受益者。

扎根一线30多年,他从一名普通仪表工成长为拥有156项技术获国家专利的“国宝级”技工,今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湖北工匠”,成为宜昌首位获此殊荣的技能人才。

为产业工人赋能,畅通成长快速路,湖北创新探索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 产业工人 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