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讯:湖北生物多样性“上新”: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2种昆虫新种、6种新记录植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李斌
国家二级保护昆虫金裳凤蝶在神农架翩翩展翅,原产浙江的浙江凤仙花开到了湖北境内,长江黄梅段观察到的江豚越来越多……10月11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最新进展。
据了解,调查团队在神农架、巴东、宜昌和丹江口等地,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和新记录种;除金裳凤蝶外,还发现2种昆虫新种、4种近危昆虫和4种易危昆虫;6种新记录的陆生高等植物也丰富了湖北的植物多样性。
(相关资料图)
同时,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表明,全省生态系统格局及功能保持稳定,生态质量综合评估等级为“良”。
7地试点生物多样性摸底
摸清“家底”,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2021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长江干流和其主要支流沿线,我省选取神农架林区、巴东县、丹江口市、点军区、石首市、蔡甸区和黄梅县共7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开展工作。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陈再达介绍,这些试点区域代表长江流经我省的上、中、下游,也囊括清江、汉江流域,形成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在内的丰富生态系统类型。
此次本底调查围绕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等方面开展观测和评估。截至9月底,专家团队共调查高等植物样线280条,采集植物标本1万余份,拍摄植物照片1.5万余张;调查陆生脊椎动物样线3626条;调查昆虫样线1296条;调查大型真菌网格114个,样线142条,采集标本772份;鱼类采样河段71个,调查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样点79个。
鄂西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
调查发现,禁渔后,宜昌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种数和资源量增加,主要种类个体规格增大;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大型鱼类增加,鱼类个体规格增大。陈再达认为,这表明禁渔对鱼类资源恢复有显著效果。
据悉,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鱼类100种、底栖动物278种、浮游生物441种。调查还发现江豚55次、91头次,其中以长江黄梅段观察到的江豚种群数量较多。
“我们在神农架、巴东、宜昌和丹江口等地,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和新记录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鹗说,此次试点调查所发现的鱼类新种全部分布于湖北西部,是适应在河源区生活的小型流水性鱼类;在巴东县境内清江还发现鱼类一新种,且为该河流特有种。
发现6种新记录陆生高等植物
随着本底调查的不断推进,湖北已陆续发现浙江凤仙花、玉兰叶石楠、无腺桉叶悬钩子、芥叶蒲公英、肿胀果薹草、繁缕虎耳草等6种新记录的陆生高等植物。
6种新记录的陆生高等植物中,浙江凤仙花、玉兰叶石楠原产浙江,无腺桉叶悬钩子、繁缕虎耳草原产四川、重庆等地,肿胀果薹草原产江苏、江西、湖南,芥叶蒲公英则原产华北和东北。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刘秀群认为,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扩大相应类群的分布范围,丰富湖北的植物多样性。
金裳凤蝶在神农架稳定繁衍
“昆虫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物类群,目前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刚介绍。
在神农架林区,调查人员发现2种昆虫新种——奇特方瓢虫和中华细腰长朽木甲。在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和巴东县,调查共发现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近危昆虫4种、易危昆虫4种。
本次调查连续在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和巴东县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昆虫金裳凤蝶。蝴蝶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灵敏性环境变化指示生物,生态环境部于2016年首次启用蝴蝶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我们连续在多地发现金裳凤蝶,说明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和巴东县生态系统稳定,为金裳凤蝶的栖息和繁殖提供适宜场所,尤其在神农架林区,金裳凤蝶已形成稳定的种群数量。”吴刚说。
到2023年,我省将基本完成此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摸清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提供支撑。